2025年4月2日,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,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征10%“最低基準關稅”,并對中國等國商品疊加最高34%的“對等關稅”。政策落地僅數天,美國超市貨架被搶購一空,民眾恐慌性囤貨潮席卷全美。
這場搶購潮看起來像是民眾的自救,實際上卻是一場政策失誤引發的荒誕劇。搶購潮的爆發在美國形成了一種奇景。從紐約到洛杉磯,從芝加哥到邁阿密,全美各地的超市貨架上,中國制造的商品幾乎一夜之間被搬空。有人為了買一個中國品牌的電飯煲,凌晨五點就在超市門口排隊;有人看到一包中國產調味料,像撿到寶一樣拍照炫耀。
更離奇的是,一些像義烏小商品這樣的不起眼貨品,比如收納盒、數據線,也成了“硬通貨”。
此前,美國億萬富翁庫班在社交媒體上呼吁人們盡快囤貨,“從牙膏到肥皂,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儲存的東西,都應該趁早買起來,最好是在商店補貨前購買。”他甚至還強調,即使是美國貨,也有可能漲價,“他們會甩鍋給關稅”。
大部分美國人聽從了庫班的建議,從超市到電子用品零售店,不少美國人推著滿載商品的購物車,正在大批量囤貨。
當地時間10日,美聯儲的一名高級官員表示,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通脹上升和經濟衰退的風險“顯著增加”。同一天,美國摩根大通公司也發出警告稱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仍然顯著。
10日,美國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施密德表示,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擾亂全球市場,打擊消費者信心,導致美國通脹上行風險明顯增加,就業和經濟將面臨下行風險。施密德稱雖然理論上關稅對通脹可能只有暫時的影響,但在當前的美國環境中他不會過度依賴理論。
專家警告:經濟衰退與政治博弈的“雙輸困局”
1、通脹與失業雙重沖擊
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指出,關稅或推高核心通脹至3.5%,摩根大通更預測美國GDP將萎縮0.3%,300萬汽車從業者面臨失業。
2、兩黨“甩鍋”加劇社會分裂
盡管拜登政府延續對華強硬政策,但民主黨與共和黨在關稅利益分配上分歧明顯。加州州長紐森公開反對關稅,卻難撼聯邦決策。
3、全球供應鏈“斷鏈危機”
越南紡織業、泰國電子組裝廠因關稅陷入停滯,美國車企依賴的中國稀土、墨西哥零部件供應面臨斷裂風險。
合作客戶